國家發改委31日宣布,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同時,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辦法,即取消雙軌制,擴大價格幅度范圍,設定車用氣與車用油的售價比。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天然氣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推行以來最重要的一步,未來還將在天然氣定價機制方面循序漸進推出更多改革措施,使定價方式更加市場化,更加體現資源稀缺,更加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
理順天然氣價格
此次定價體制改革中,取消“雙軌制”,合并一、二檔氣,實際上是斬斷了原先遺留的“尾巴”。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對天然氣實行計劃內、外兩種價格,允許計劃外氣量高價銷售。
早在2005年,國家曾決定取消價格“雙軌制”,但鑒于當時計劃內、外氣價差距較大,一步取消存在困難,決定采取分步實施的辦法,在當年推出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時,將計劃內氣量和部分計劃外氣量統一歸并為一檔氣,其余為二檔氣,實行不同的價格。歸并后一檔氣量占全部氣量的85%以上。
根據此次改革規定,國家決定對仍然存在一、二檔氣價的大港、遼河、中原三個油氣田價格進行并軌,徹底取消價格“雙軌制”。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簡化價格管理,公平用戶負擔。
在擴大價格浮動區間方面,目前國產陸上一檔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允許的浮動幅度為上下10%,二檔氣允許上浮10%、下浮不限。這次將并軌后的出廠基準價格允許的浮動幅度統一確定為上浮10%、下浮不限,即允許供需雙方在不超過出廠基準價格上浮10%的前提下,協商確定具體價格,賦予供需雙方更大的定價自主權。
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這次改革中明確提出了車用氣與車用油的比價關系。目前國內車用天然氣價格明顯偏低,普遍不到汽油零售價格的一半。以1.6升排量車為例,百公里耗油8升左右,耗氣8立方米左右,按全國93號汽油平均最高零售價格每升6.5元、車用氣價格每立方米2.9元估算,百公里用油支出52元左右,用氣支出僅為23元左右。調整后,以天然氣為燃料的車輛仍比使用汽油的車輛具有成本優勢,有利于促進城市環保。
天然氣定價更加市場化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峰對中國證券報表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不會一蹴而就,未來還將繼續出臺相關的改革,重點在于價格形成方式更加市場化。實際上,從此次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三方面內容也可以看出,未來天然氣定價改革必然向著市場化、強調資源稀缺性和促進節能減排三大趨勢進行更深刻的改革。
對于此次改革的出臺,發改委表示,我國國內天然氣資源匱乏,但國產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價格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數據顯示,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通常為等熱值原油價格的60%左右(出廠環節),而目前國產陸上天然氣平均出廠基準價格僅相當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25% 左右。與其他可替代能源價格相比,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的四分之一,燃料油價格的三分之一,進口天然氣價格的一半左右。
發改委指出,在二季度經濟有所回升、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價格總水平低位運行的背景下,及時疏導一些積累已久的價格矛盾,既可以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發展;又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可以將價格調整對價格總水平和各方面的影響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化工業盈利空間受壓
國海證券分析師張志宏表示,由于此次天然氣出廠價漲幅較大,因此對于使用天然氣較多的行業,例如化肥、玻纖以及部分陶瓷行業,天然氣出廠價的提高將意味著企業成本的上升。而這些行業大多競爭充分,因此企業很難將增加的成本完全轉移到終端市場,這意味著,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將下降。
特別是對于工業天然氣使用大戶化肥行業而言,這種影響更加明顯。與煤頭尿素相比,氣頭尿素毛利率往往高出2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天然氣使用成本較低,此番天然氣出廠價大幅上漲,由于以往化肥企業使用天然氣價格較低,所以相對而言此次漲幅普遍在25%以上,這意味著相對煤頭尿素而言,氣頭尿素競爭力將大幅降低。
目前從事氣頭合成氨生產主要上市企業有:云天化、四川美豐、川化股份、滄州大化、赤天化、建鋒化工等。從事煤頭合成氨生產的主要上市企業有:湖北宜化、華魯恒升、柳化股份、ST河化、華昌化工、魯西化工等。
張志宏分析,由于此番天然氣價格上調與成品油價格下調同時進行,因此對于中石化、中石油這樣以石油為主業的巨頭而言,則是偏空的消息。